目前分類:2009英國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賽晤士河(River Thames)畔是我在倫敦旅行時最喜歡的地方之一,不管當日行程如何,總是如同被它牽引般,走著走著又走到河畔。





去倫敦的時節天候千變萬化,一時晴、一時雨、一時熱到當地人都穿起了細肩帶、一時又下雨又飄雪,冷得令人牙齒打顫。人家說倫敦是灰沉沉的天,總是陰雨綿綿,是因為習慣了台北的潮濕與陰雨嗎?怎麼而於我而言,倫敦是那樣地陽光燦爛 ..。




在河畔散步,遇見許多不同的人們,穿著正式服裝的上班族、順著河道慢跑的人們、形形色色的街頭藝人、青春洋溢的少年,他們的生活如常運行,煩惱及匆忙包圍其中,而我,這個短暫停留的觀光客,一切則彷彿停格,連情緒也不再 ...。





然後,在春天剛開始的時候我離開了倫敦。

夏天來了 ...。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提到英國,大概不能不提到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館內珍貴的收藏,豐富程度據說花整整一個禮拜也無法盡覽。

來到倫敦,我在大英博物館中花了一天半的時間,仍舊覺得僅是走馬看花,也才明白為什麼在許多人的遊記中會建議「就自己最有興趣的幾個館區仔細遊覽就好」的理由了。

(本篇有木乃伊照片,請慎入)





大英博物館的展品最出來自一位收藏家Hans Sloane,他在過世後將其收藏品捐給國家,並在十八世紀對大眾開放,成為大英博物館的前身。由於展品不斷增多,大英博物館也經歷幾次搬家,現址建築宏偉,中庭的有頂廣場據說為歐洲最大,好天氣時陽光透過頂面的玻璃照下,讓人心曠神怡。






來到大英博物館,大部分的人都會被其完整且豐富的館藏所震慑,高聳的城門、神殿的雕像及牆垣、金字塔裡的木乃伊 ...,身為被侵略的後代看到這些珍寶,心裡的感覺是奇妙且複雜的。

訝於人類本性中野蠻的一面,但相對地,也思考著若這些珍品仍留在原來的土地,是否早已被天災與人禍所吞噬 ...。







不過,我得說,除去這些令人思潮起伏的因素,參觀大英博物館真的很過癮。如果能在倫敦生活一段時日,閒暇時來逛個幾小時,慢慢欣賞館內的展品,應該會是件很愜意的事。

回國後看到各旅行社僅排定一個半天在大英博物館,也是令人覺得有些可惜的。






來到異國,看著各博物館對於展品的文字說明,也可領略到這個國家看世界的眼光,無形中增廣了角度及視野,也使自己對於個體的差異更加寬容,我想,這也算是一種旅行的意義吧!




--

延伸閱讀:大英博物館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格林威治(Greenwich)位於倫敦的東南方,交通十分便捷,可以利用火車、輕軌電車(DLR)或者渡輪到達。

計畫好要前往格林威治的這天剛巧是星期六,正巧遇上輕鐵施工的日子,本來我有點想搭渡輪來個河上觀光,但某人直說搭渡輪是觀光客的行為,於是,在查過相關資訊後,便決定搭乘火車前往。






由於早上排了其他的景點,到達Greenwich已過中午,餓壞的我們首先當然是找家館子來填飽肚子。

看過幾家店外的菜單後,我們決定走進一家賣中國食物的餐館,這裡的服務生都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亞裔人士,點菜時聽到服務生講中文,真是有種很神妙的感覺。

雖然位於倫敦,Greenwich餐食的價格可是便宜不少,照片中的炸花枝、海鮮和雞肉河粉,分別只要不到四磅,在英國算是非常難得一見的價錢了,雖然口味與想像中不大相同,不過還是料多實在,喝過湯後胃整個暖了起來,剛好有體力去附近逛逛一週一次的市集。





Royal Naval College是Greenwich很有名的一所學校,為瑪麗皇后在17世紀末在海上擊退法軍後所成立的,其建築也頗有風格。

由於這所學校位在河畔,再加上這天是個下著雪雨的日子(應該是我去英國旅遊時最冷的一天),風吹來時無敵冷的,直讓人打顫,於是匆匆逛過校園後,便往山坡上的舊皇家天文台走去。





舊皇家天文館是17世紀時由查理二世所建的,是東、西經分界的所在地,這裡的時鐘指著的是本初子午線的標準時間,在時鐘下有許多的標準長度,觀光客們總喜歡在這裡照個一張。



地上的那條線,就是東西半球的分界點,開館時間總是會有許多觀光客在這裡排隊,等著拍下雙腳分別站在東西半球的時刻。






舊皇家天文台外的格林威治公園,擁有極大片的綠地,行走於其中,身心都開朗了起來。但也由於貪看公園裡的景色,準備離開時天空下起了大雨。

近零度的天氣,再加上位在山坡的迎風面,那感覺真不是一般的冷,雙手都要凍僵了,一路上我直把手指往嘴巴裡塞,企圖以嘴巴的溫度將快要變成冰塊的手指頭回溫 ..。(我穿了一件沒有口袋的大衣)





走下山坡,實在受不了低溫,決定找一家店喝杯熱咖啡,暖暖身子,順便看看窗外的風景。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 Cathedral)位於倫敦西提區,最初建於西元七世紀,目前的建築則是由著名的建築師列恩設計,並完成於17世紀末期。




聖保羅大教堂最著名的特徵,就是其宏偉的圓頂,這個圓頂僅次於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圓頂,在17世紀重建時,教會方面原本決定仿照原始的設計,建造一座尖頂的教堂,然而建築師列恩最後仍堅持己見,將教堂建成圓頂。

若入內參觀,可發現這個圓頂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繪有美麗的繪畫,這樣的設計使得不論從內或外觀賞圓頂,皆可感受到圓頂的莊嚴宏偉。


和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的風格不同,聖保羅教堂是採巴洛克式風格,面向耶穌出生的以色列,入口位在西側。相較於西敏寺的靜謐,聖保羅則是非常的敞亮宏偉。

在聖保羅教堂所舉辦的重要活動,近期最著名的可以說是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結婚典禮,當時盛大的場面,讓人印象深刻。



爬上257層階梯,可到達聖保羅教堂著名的耳語廊(Whispering Gallery)。耳語廊(Whispering Gallery)是一個橢圓形的拱室,在這裡的牆上輕聲說話,可以在另一側清楚的聽到。此外,在耳語廊內抬起頭來,便可看清楚觀賞內圓頂的美麗繪畫。

從耳語廊在往上爬,可到達一處平台,在此可觀賞倫敦的全景。



聖保羅教堂中的Middlesex小禮拜堂,放置著Holman Hunt的著名畫作-世界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當時站在這幅畫作前的我,有著無比的感動。

Behold, I stand at the door and knock; if anyone hears my voice and opens the door, I will come in to him and will dine with him, and he with me.

建議有機會前往聖保羅教堂的人,不要錯過這幅畫。




離開聖保羅教堂,往泰晤士河的方向走,可以看到2000年才完工啟用的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這座橋是泰晤士河百年來的第一座新橋,設計得十分時尚。


 
在千禧橋另一頭,有著巨大煙囪狀設計的建築原本是一座發電廠(Bankside Power Statio),後來被相中,改建為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主要展出現代繪畫與雕刻。

泰德現代美術館是我到達倫敦後所參觀的第一個美術館,那時的震撼是無法用文字所形容的,在這個美術館,我才終於明白為何許多學藝術的人都要來到倫敦,在這裡受到的刺激,是會使人靈感源源不絕,快速成長的。




在英國的兩週,我非常喜歡在南岸散步,看著當地民眾的生活,穿著長大衣走過河邊上下班,或是在河岸慢跑。一個人散步,遠遠地眺望河的那一頭,看著各種天氣及光線下的聖保羅圓頂,無比從容的時光。

---

延伸閱讀:聖保羅大教堂
     泰德現代美術館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位於倫敦中央區(Central Area),是一座哥德式的建築,從十一世紀之後,英國君主都在此舉行加冕典禮,此外,Westminster Abbey亦是許多英國君主長眠之地,在1992年過世的黛安娜王妃雖未葬在此處,但也曾停靈於此。




不只一次地向友人提起,Westminster Abbey是我在倫敦最喜歡的教堂,雖然它不似聖保羅教堂那樣的宏偉,卻有極大的歷史張力,穿過西門,走進Westminster Abbey,就像穿過長長的時光隧道,回顧英國的歷史。


西敏寺的迴廊庭院,視線穿過小小的方庭,見著的是澄澈的藍天。


Westminster Abbey附近的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與大笨鐘亦是觀光客來到倫敦必遊的景點之一,和Westminster Abbey相同,Houses of Parliament亦是哥德式的建築,個人覺得國會大厦最美的時刻莫過於黃昏,陽光灑上建築的時刻,有種輝煌的美。



早晨的國會大廈,則是另一種清朗,一日開始之初,呈現的是無比的乾淨。




在英國的最後幾天,總是在吃早餐前外出散步,這日漫步到Westminster,道路上停滿了警車,Westminster地鐵站關閉,遠遠地就見著了這場景 ...。

由於實施管制,警察不允許我回頭經過示威的群眾,於是沒帶錢又沒帶地圖出門的我只好冒著迷路的風險繞遠路,原本預計一個小時的晨間散步就這樣延長到兩小時才回到住處,雖然出乎意料之外,不過,也見著了英國示威時的景況,算是相當特殊的經驗呢!:)

---

延伸閱讀:Westminster Abbey
     維基百科-西敏寺
     維基百科-國會大廈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坎特伯里(Canterbury)位於英國的東南角,從倫敦維多利亞(Victoria)車站搭車,約莫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從此地再往東南,可以到達多佛(Dover),與歐洲大陸相隔著海峽相望著。



Virtoria車站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Canterbury是歐洲入侵英國時最先佔領的據點,也是羅馬天主教傳入英國的第一站,在歷史上有極特別的地位。




Canterbury Cathedral是西元六世紀時所創立的,是一座宏偉的哥德式建築,雖然其歷史悠久,但因為曾經歷過幾次火災,現今所看到的大教堂大部分建於12~16世紀,外觀上的的兩座尖塔,則分別建於15(圖右)及19(圖左)世紀,已被聯合國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是基督教傳入英國的第一站,加上英國政治與教會的關係密不可分,Canterbury Cathedral的地位也更加特殊。

在這個教堂中曾發生過幾個著名的政治事件,像是1170年時,與亨利二世反目的大主教Thomas Becket在晚禱時被國王的騎士刺死。柴契爾夫人也曾在教堂中的Chapter House與法國簽訂海底隧道合約。



南面的拱形圓頂是在16世紀初完工,上有捐贈人的盾形紋徽。



此外,也有幾位皇室成員在此教堂中長眠,像是黑王子愛德華以及亨利四世等。其中愛德華王子的墓穴上有他的鍍金像,建造得十分精美。





來到Canterbury Cathdral,絕對不能錯過的是它的地宮,這個地宮建造於11世紀,內有有11、12世紀的壁畫及雕塑,保存完整,地宮中的聖母小禮拜堂經過長時間、多次的整建,融合中世紀及現代的美感,身在其中,會有時空錯置的錯覺。




Canterbury Cathedral的教堂人員十分熱心,見我獨自走在這座教堂中,便主動過來詢問我是否需要做個導覽介紹。

一開始教堂人員問我是否瞭解英國及基督教的歷史,在我表示對於歷史的無知之後,教堂人員便很有耐心地將英國及基督教的歷史講給我聽,努力地使用淺顯易懂的字彙描述這座教堂的重要性,聊天中也關心起我在英國的旅程。




Canterbury另一個很有名的古蹟,是奧古斯汀修道院(ST. Augustine’s Abbey)遺址,目前也被登記為聯合國的世界遺產,這裡有個小型的博物館,陳設有許多在此出土的文物,並有資料說明ST. Augustine’s Abbey的歷史以及基督教在此的發展過程,十分值得一看。





目前修道院的遺跡並不完整,買票後可以跟服務人員要語音導覽,內容十分詳盡,可以使參觀者更了解ST. Augustine’s Abbey的歷史,不過語音導覽只有英文,英文不好的人可能就會辛苦一些了。

由於這天沒有陽光,Canterbury的風又實在很大,當天同一個時間只有我一個遊客在遺跡內參觀,不過參觀45分鐘後我也受不了冷風的吹拂,連忙轉往室內博物館取暖,語音導覽的部分也是匆匆地跳著聽 ...。






Canterbury Castle是英國第一座石造城堡,建於西元12世紀,可惜的是後來城堡因政治中心的轉移而逐漸沒落,19世紀時城堡損壞了大部分,現今只剩下不完整的城牆。





除了古蹟之外,Canterbury的市街也是可愛的,習慣隨處亂走的我,常常停在交叉路口,攤開地圖找路。每當這時候,Canterbury的人們總是會停下腳步,親切的詢問" Can I help you? ",頓時間使我對於Canterbury的印象大好。

在旅程中受到許多當地人的幫助,心情大好的同時,也會立志在回到自己國家之後能做個主動幫助國外遊客的親切居民。 :)





來到英國東南邊的城市,少不了的當然是我最喜歡的河邊散步啦!英國東南的河岸超級美,在旅程的最後來個河邊散步,總是令我感到無比的愉快與寧靜。

---

延伸閱讀:Canterbury Cathedral
                   Canterbury - 英國旅遊局
                    Canterbury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位於倫敦西南方的溫莎(Windsor),距離倫敦不到40公里,從Waterloo車站出發,僅需不到一小時的車程即能到達。




Waterloo,是位於倫敦一區西南方的大站,從十九世紀開始啟用,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了,中間經歷幾次改建成為現今的面貌,在過去曾是供歐洲之星停靠的國際車站,不過在2007年海底隧道完工後,已從這崗位上退役下來,不過即便如此,Waterloo仍是倫敦的大站之一。

這車站也是我在London時最常利用的火車站,由於有許交通路線在此交會,我在這車站附近迷路兩次,一時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此外,倫敦的IMAX戲院也位在滑鐵盧車站的周邊,是歐洲最大的一個螢幕,據有去看過的人表示,聲光效果非常地讚。






在溫莎,最為人所知的景點是溫莎堡,目前為皇室的行宮,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常來此過週末以及接待外賓;此外,查爾斯王子與卡蜜拉也是2005年於溫莎堡完婚。



在Windsor Eton Riverside站下車出站,走過一段短短的上波路,就到達古色古香的溫莎堡,溫莎堡的門票費用中含有語音導覽,跟隨著語音導覽的指示,可以對於溫莎堡的歷史淵源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溫莎堡建於西元11世紀,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建在山坡地上的溫莎堡經過多次增改建,其功用也多次變動,是英國現存最大的城堡,佔地超過五公頃。



方庭

在這裡發生最浪漫的故事,莫過於「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英皇愛德華八世的愛情故事了,過去的英皇愛德華八世為了要娶離婚的辛普森夫人,被彈劾降為溫莎公爵,他倆婚後便在溫莎堡內生活。




溫莎堡依地理位置分為上、中、下三區。個人覺得上區是溫莎堡的參觀精華,不但風景優美,著名的女王交誼廳、滑鐵盧大廳、瑪麗皇后玩偶屋等也都位於上區,是來溫莎堡絕對不能錯過的。

深受遊客喜愛的瑪麗皇后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是20世紀初時獻給瑪麗皇后的禮物,屋內的所有物品皆以12:1的比例縮小製成,十分精緻,甚至有可用的水道系統。為維持參觀品質,瑪麗皇后玩偶屋有控制入場人數,不過這日或許時間還早,沒有長長的排隊人龍,完全沒有等待到就可以入內參觀。




國寓(State Apartments)也是溫莎堡內非常精采的參觀地點,除了可一窺皇室生活的空間之外,廳中所展示的藝術品,如畫作、瓷器餐具及在航海時代時的戰利品,也是非常值得參觀的,不過不論是瑪麗皇后玩具屋或是國寓都是禁止拍照的,若喜歡內部的陳設,也只能在商店中買現成的明信片回家慢慢回味了。



照片中的圓塔(Round Tower),是皇室成員的休憩所,上面的旗幟若為英國國旗表示當日女皇不在溫莎堡中,若是女王在溫莎堡的話,則會升起皇室旗。

溫莎堡販賣店中,有販賣各種明信片及紀念品,甚至還有保養品及食物,看著其他的遊客採購的樣子,很容易不小心就手滑了,不過看到紀念品上的MIC,會瞬間滅很多火就是了。




古堡下區的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是15世紀時所建,建築本身採哥德式風格,英王查理一世便葬在此教堂中,每年六月英女王都會在此舉行嘉德勳章騎士儀式,據說內部的天花板是一體成型的花崗石,展現了精湛的工藝技術,只是這天剛好是星期日,無法入內參觀,留下不小的遺珠之憾。


維多利亞一世,英國在位最久的女王。



離開溫莎堡,在溫莎走走,溫莎堡的對面有一家賣毛製品的小店,恰好正在特價,兩條純羊毛的格紋圍巾只要12磅,真是超級便宜。只是那天我不知道在龜毛個什麼勁,看了半天就是沒有下手。





Windsor附近的河岸邊非常的漂亮,小橋、遊船與歐式建築,不誇張,隨手一拍就是一張風景明信片。在河岸邊的船隻,有提供遊河行程,價錢也尚稱合理,整個只是這時的時間已不早了,因此只好忍痛放棄。

在Windsor還有間非常有名的大學-Eston Collage,是孕育出18位英國首相的著名學校。






除了美麗的河岸外,Windsor堡附近的店家也非常有特色,藏身在小小的巷道內,頗有鬧中取靜的感覺,超得我歡心的,建議來Windsor旅遊的人,不妨空下一天,好好的遊覽Windsor的小鎮風光。

---

延伸閱讀:Windsor England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劍橋(Cambridge)是英國除了牛津(Oxford)之外另一個有名的大學城,從倫敦利物普(Liverpool)車站出發,約一個小時左右就能到達。





前往劍橋的這日是個陰天,搭乘的火車也偏舊,坐起來不但舒適度不足,隱隱還有些不潔的不快,在車上吃過自個兒準備的壽司飯捲後,便開始等待著下車時間的到來,只是,在環境不好的時候,時間也似乎變得特別漫長。


下車後,在火車站前看到一台小小的地圖販賣機,為節省找路時間,同伴很興奮的投錢買地圖,正當我說:「這機器會不會吃錢?」時,只聽同伴一聲慘叫地說:「妳這烏鴉嘴,它真的吃錢了 ...。」

聽完後我只感到好氣又好笑,這樣的景況該說我的預感靈驗,還是這台機器太聽話?

我與友伴站在機器前又敲又打的,機器仍舊不為所動,由於這機器附近沒有負責的人員,最後,我倆只好放棄投入的金錢,轉身離開這吃錢的機器。



Cambridge的車站距離市區約有15分鐘的步行時間,比起Oxford的商業化,Cambridge顯然恬靜許多,在往市中心的路上有兩家愛心商店,販賣著二手物品,價格合理且品質頗佳,實在有夠吸引人的,只是雖然我們不矮,但身材比起英國人來說還是稍小,想買二手衣物,有時得有些緣分,而市中心的Market雖然特別的東西不多,也是蠻有趣的購物地點。





國王學院前的一片廣場有著燦爛的陽光,是蠻適合野餐的地方,和同伴購買午餐之後,便到這裡來,邊享用午餐邊看著街頭藝人與小朋友玩耍的畫面。

或許我們的外型太像觀光客,在此用餐時有許多打工的年輕人主動來向我們推銷劍橋最有名的撐船行程,講到最後還主動降價,誠意十足。





用餐完畢,也差不多到國王學院的開放時間了。國王學院是十五世紀時由亨利六世所建,建築非常雄偉,是來劍橋的遊客幾乎都會參觀的一個學院。




這個學院最著名的是它的禮拜堂,這個禮拜堂採哥德式的建築,天花板呈扇型設計並有精緻的彩繪玻璃,耗時百年才建築完成。雖然禮拜堂值得參觀,但這天的旅行團及遊客實在太多,才進入沒多久我就無法忍受室內的擁擠不通風,逃難似地離開,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



這塊石頭因為顏色太亮,因此相片拍不清楚,上面寫著的是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詩句,在遙遠的國度突然見到熟悉的文字,是意外且欣喜的。







在Cambridge,參加撐船行程的遊客很多很多,想必他們看到的,是完全不同於陸上的風景。





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築,Cambridge也有公園及大草皮,不時可以看到在公園中運動的人們 ..。



在Cambridge市區晃了好一陣子,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回到London Liverpool,時序來到七點多,倫敦的天色暗了下來,天空變成好美的藍色。

倫敦有許多特別造型的辦公大樓,上面照片中的較高的那棟大樓,從攝影的角度看過去彷彿如同紙一般的薄,過個街口,才會見著建築後的廣闊空間。

或許因英國人喜歡陽光,倫敦的辦公大樓有許多都大量的採用透明的外牆,可想見天氣好時辦公室內也會是一片清朗與明媚,彷彿與外界同在。不過說實話,這種設計在英國的氣候下是種與自然融合的浪漫,來到台灣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了。



搭乘公車回住處的路上,經過赫赫有名的聖保羅教堂,第一次看到夜間點燈的聖保羅教堂,和白天的宏偉全然不同,有種聖潔又寧靜的美,急忙取出相機,捕捉下這個晃動的瞬間 ..。

---

延伸閱讀:University of Cambridge
     Visit Cambridge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英國自2009年3月3日起,持台灣護照入境六個月以內可免辦簽證,給予短期觀光或洽商者極大的便利,旅行業者也紛紛選在此時大力促銷英國旅遊行程。

免簽進去英國,要準備的相關文件有:

1. 來回機票
2. 財力證明(至少十萬)
3. 邀請函
4. 行程表
5. 住宿旅館
6. 護照
7. 在職證明或學生證等

以上資料都需要正本。

我個人是在2009年3月前往英國,從London Heathrow入境,因為我獨自前往自助旅行,又是育齡女性,因此被詢問不少問題,內容大概有:



1. 行程目的
2. 要待多久
3. 行程
4. 工作性質及內容(問得很詳盡)
5. 服務公司名稱
6. 過去離職原因
7. 父母職業及工作內容
8. 在什麼時候,去過哪些國家?
9. 妳有帶舊的護照嗎?
10. 親友是什麼時候來英國的?其學校名稱?

他要求要看的資料有:

1. 回程機票
2. 邀請函
3. 我的舊護照正本
4. 在英親友的護照影本及入學證明影本
 
我遇到的海關人員英國腔並不重,語法也都不難,在過程中,因為海關人員常顯現出思考的神情,我一度蠻擔心的。

後來,在他問我去過哪些國家時,我回答他:「我去過日本和美國。」

這時只見海關人員的臉亮了起來,說:「喔?美國嗎?」

接著快速地問我幾個關於旅遊美國的問題,就大方的蓋章讓我入關了。

這次前往英國,從下飛機領行李到入關大概只花了30分鐘,算是相當順利的。

三月底的倫敦夜晚不到十度,空氣涼爽卻不寒冷,入關的動線短且流暢,是我對英國的第一印象 ..。:)

---

延伸閱讀: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在台灣
     UK Border Agency    
       英國官方旅遊住宿指南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牛津(Oxford),英國著名的大學城,位於倫敦的西北方,從倫敦Paddington車站搭乘火車只要一個多小時即能到達。






牛津大概在西元十世紀左右建立,約十二世紀時已成為英國重要的學術重鎮,八、九百年來,牛津大學出了25位英國首相及11位諾貝爾獎得主,日本的明仁皇太子與太子妃也是牛津的高材生。



老實說,初到Oxford對其並不喜歡,受盛名所累,Oxford這城市有著商業及觀光的味道,別的地方不用錢的地圖,在Oxford居然要收費,沾了些錢味的Oxford與我期待中的學術氣息完全不同。

一開始來到時頗難接受這樣的氣氛,沮喪地跑去吃麥當勞排除心中的鬱悶,這可是在英國時唯一自己在外面吃的午餐,由此可知當時心情有多低落了 ...。



來到牛津,絕不能錯過的當然是最著名的Christ Church College,它創於西元16世紀初,是牛津大學最大的學院,近兩百年來,有11為英國首相出自此學院,說Christ Church College是英國首相的搖籃也不為過。




Christ Church College學院內有著Oxford最古老的教堂,雖然面積不大,卻有股溫暖的氣氛,當我到達此教堂時,正好有人在教堂內彈奏著管風琴,感覺十分的平靜與美好。

在此教堂停留時,遇著一位女孩,央著我幫她照相。

她問著我:「妳從哪裡來?」

我回答:「台灣。」

她笑著用中文說:「妳好。」、「這個教堂再美不過了,不是嗎?」

兩人於是就這麼聊了起來(不過她中文只會說簡單的「妳好」、「謝謝」),雖然素昧平生,她的笑容卻是我在英國時見過最美的一個,因為她,我忘卻了牛津的「觀光化」,心情開朗了起來。




看過哈利波特電影的人來到Christ Church College一定會有眼熟的感覺,事實上哈利波特電影中的霍格華滋學院就是在Christ Church College取景的,牛津大學的Bodleian圖書館亦是電影的場景之一。




Christ Church College的事蹟還不只如此,奇幻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Lewis Carroll也曾在此任教,因此在Oxford有一家愛麗絲的店,店內專賣《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相關商品,是喜歡這個故事的讀者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所在。






牛津的街頭,是迷人的,到處是古色古香的建築;而在牛津附近的outlet,更是遊客們喜歡的去處,據說在那裡可買到便宜的名牌衣服與歐舒丹。




雖不及劍橋的撐船來得有名氣,但Oxford還是有人在划船的。

離開Christ Church College後來到河畔,隨意地坐在草地上,看著小船來來去去,河上交通不若劍橋那樣的擁擠,船上及草地上的遊客都一派悠閒。





河畔,是我覺得牛津最沒有觀光味,最美的一塊地方。這兒的鳥兒不怕人,坐在草地上,不時有水鳥走近身邊,在草叢中覓食著,距離近到彷彿一伸手就能觸及。






在排行程時,旅遊書通常是建議排一天左右的時間在Oxford,不過我個人是覺得一天的時間是有一點趕的。

Oxford除了有著名的大學,亦有英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館中收藏許多著名藝術家如:拉斐爾、畢沙羅、米勒、莫內、雷諾瓦等人的作品,可以說是世界級的博物館,值得喜歡藝術的人前往細細品嘗。

---

延伸閱讀:Ashmolean Museum
     Oxford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Alton是Winchester東北方的一個小鎮,因為真的是個「小鎮」,通常中文旅遊書都不會介紹它



早晨,醒在Winchester的B&B,梳洗過下樓用早餐,B&B的男主人John親切地與我們聊天,並談到在Winchester附近有個Jane Austen's house,這個地方是Jane住過較久的地方,並且表示如果我們可以等到下午,他願意載我們去

但我和同伴都覺得這並不是他份內該做的事,讓他載來載去也太不好意思,因此拒絕了John的好意


在information處問過前往方式,拿到巴士時刻表,便到Winchester的巴士總站去等X64公車,車票上巴士再買,來回是6.3磅,車程是45分鐘左右


星期二,是Alton市集的日子,下車後,便在市集中東走西晃的,瞭解當地的物產及物價


教堂

雖然在Winchester和Alton的information處可以拿到旅遊資訊,但是這兩份地圖畫得並不詳盡,於是,到當地後就靠著指標及開口問來找路





從Alton市中心往Jane Austen's house,會經過A31和A32公路交會的圓環,因為這邊看起來有點像台灣高速公路的交流道,所以一度覺得自己走錯了,直到再度看到指標,心才比較定下來


一路上,有許多的馬兒在路旁吃草

問路時我們碰到了帶著狗兒的母子,黑白相間的狗兒看到我竟很高興的撿起一根很木棍,跑到我面前,正當我狐疑地想:狗狗給我棍子要做什麼?難道要我責打他嗎?他的主人就說:「他想跟妳玩丟跟撿的遊戲

於是,我接過狗兒遞過來的木棍,遠遠拋出,而狗兒也迅速的跑出去,跳起來將木棍接住了

好個聰明的狗兒


經過長長的步行,終於看到Jane Austen's house了,Jane一家於1809搬進這裡,在這裡Jane Austen完成了《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以及《愛瑪》等名作,館內展示了不少珍貴的物品(當然也有仿造品),喜歡Jane Austen作品的讀者,一定會看得相當過癮的


離開Jane Austen's house後,肚子也餓扁了,於是前往超市,來個輕食野餐,上面的是法國麵包及有點像蛋黃鹹麵包的麵包,下面的是沙拉醬,麵包沾著沙拉醬,就是簡單的一頓了價錢方面我覺得很便宜,法國麵包是39p,鹹麵包6個68p,草莓是兩盒2磅

---

延伸閱讀:
Jane Austen events in Alton and Chawton
Alton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溫徹斯特(Winchester)位於倫敦的西南方,從倫敦滑鐵盧(Waterloo)車站出發,約莫一小時的車程

雖然Winchester並不算是熱門的觀光景點,跟同在倫敦的附近的牛津、劍橋比起來遊客並不多,但相對的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旅遊品質,此地悠閒怡然的氣氛更是旅客們所不能錯過的


Winchester目前的城鎮規模不大,但開發時間甚早,在西元828年時,Winchester是英格蘭的首都,不難想見在過去Winchster的繁榮風光


由於城市的歷史悠久,Winchester擁有著全歐洲歷史最久的哥德式大教堂,它的故事可追溯到西元638年,當時的國王在此建造了教堂,稱為Old Minster雖然Old Minster在Winchester Cathedral建造完成(西元1079年)後即被拆除,但目前在大教堂被旁仍能看到Old Minster的遺跡,並立有牌子說明其簡史

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便在這座有900年歷史的大教堂中長眠,1817年5月,病中的她決定搬到Winchester靜養,那年夏天即在此病逝,享年41歲





小鎮裡的大教堂,是寧靜的,即使信仰不同,在教堂中腳步自然就感到平安喜樂,我想,這就是所謂宗教的力量

在英國,每到一個新的鄉鎮,我第一個搶著要去看的就是當地的教堂,身邊的人曾覺得不可思議不過我覺得,宗教對英國的歷史及民眾生活影響甚鉅,要瞭解一個小鎮的歷史,到教堂去多少會有些體會,不算深入,也算略窺了


教堂正面的大草皮是風光明媚,教堂內院的花園是寧靜致遠,全然不同的風光,也難怪Winchester Cathedral會成為小說《巴塞特郡見聞錄》的主要場景,而電影達文西密碼也曾到此來取景過


離開教堂,順著St. Swithum Street走,準備前往Jane Austen度過人生最後時光的小屋

 春日的英國是百花齊放,在路上我也被盛開的花朵吸引,黏在樹下猛拍,錯過了Jane Austen's House還渾然不覺,直到經過Winchester College前,問過校方人員後,才發現Jane Austen's House竟然在剛才停下拍攝的地方


照片中的黃色房子,就是Jane Austen's House,目前它是私人住宅,不開放參觀,因此只有門上這塊小小的黑色牌子可供辨認,稍不注意就會錯過。


Winchester是Itchen河流域,陽光普照時,河面便波光閃閃,雖然下午天氣轉陰,河邊的景緻不再炫目,不過中午時卻是艷陽高照

在一天之中,同時經歷了Itchen河兩種不同的美,也實在是有夠幸運的了。


在Winchester的市區,留有過去的城牆及Wolvesey Castle,Itchen河岸也有著綠草如茵的散步道,一片中世紀風情。

溫徹斯特藝術學院創辦於19世紀,專精於美術、藝術設計及服裝藝術,在專業方面是全英國排名前十的學校。這個學院的建築結構十分現代化,經過時並不知學院已有百年歷史,還以為它是個新興學校呢!

這晚本打算去Pub或Bar吃點不一樣的食物,只是走到半路時遇到一位東方人,見著我東張西望的樣子便主動攀談,提供旅遊及用餐的建議,熱情的態度讓我不知如何開口跟他說再見才好 ...。

交談好一陣子,我累了,時間也晚了,Winchester的商店已幾乎全部打烊,於是,只好選擇營業時間較晚的麥當勞,來餵飽自己的肚子,英國的麥當勞口感跟台灣差不多,只是薯條似乎是要自行加鹽的,一個medium的套餐價錢不到4磅,差不多可以算是英國最便宜大碗的食物。

另外就是一個題外話,再英國旅遊時,我常用搭火車的時間寫明信片,因此收到我的明信片的人可能會發現我的字歪歪扭扭的,印象中寫得最歪七扭八的是給狐狸的那一張,整個很有旅行移動的痕跡。:)

希望收到明信片的你們不要介意哪~

---

延伸閱讀:Winchester Cathedral
                    Winchester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位於英國西南部的巴斯(Bath)是英國唯一有溫泉的小鎮,在19世紀時是著名的溫泉療養區,許多名人都曾到此療養,希望能治好難解的疾病。

或許因為這特質,因此Bath的感覺和幾個我曾去過的英國城市不大一樣,月黃色的建築坐落於小坡上,在陽光下很有南歐的氣息。





走出Bath SPA車站不久,就會見到一家月黃色的Hotel,旅館前擺放了幾張桌椅,路旁的櫻樹艷艷的盛開著。


有著英國最美城市稱號的Bath,目前整個城市都是聯合國的世界遺產,其最著名的觀光景點,就是羅馬浴場博物館了,也是來Bath的觀光客必遊之地。

1790年發現的神殿碎片。

Bath羅馬浴池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一世紀,當時羅馬人進攻不列顛東南部,進軍途中發現這個溫泉,並將其視為神蹟,因此在這裡建造浴池以及巨大的神殿,在此祭拜Sulis Minerva女神,並且在水池中扔進錢幣與祭品。


這段時期,羅馬浴池不但是羅馬人洗澡的地方,達官貴人們也會在浴池裡談哲學及做生意,儼然成為上流社會的社交場所。



這是浴場中的冷水池,泡過熱騰騰的溫泉後,來到這個冷水池泡一下,一定會使得人神清氣爽的,很難想像這麼久以前的羅馬人就有如此的設計。

在水池中閃閃發亮的那些是錢幣,在這裡我也忍不住投了一枚,許個小小的心願。

輪馬浴池的溫泉蓄水池,直到今天仍有溫泉流出。

羅馬浴池也不是一直都是如此的風光,在羅馬人離開不列顛,基督教興起後,羅馬浴場就被掩蓋在洪水帶來的泥沙底下,直到18.19世紀,居民在興建房屋時發現不斷有具臭味的熱水冒出,才發現地底竟然有如此宏偉的一座浴池存在。

過去羅馬浴池的屋頂

經過長時間的考古,才逐漸拼湊出羅馬浴池的相貌,浴池所冒出的溫泉水來自過去滲入地下的雨水,流量是每秒13公升,富含43種礦物質,水溫約為攝氏46度左右,水質呈無色透明,但因浴池中藻類過多,因此看起來水是綠色的。


由於含鐵量過高,目前的羅馬浴池不能入浴,偶而會看到水鳥飛到浴池中,快樂地泳動著並整理著羽毛,對於他們來說,這浴池裡的泉水也是溫暖的「神水」吧!


羅馬浴場有販賣處理過的泉水供觀光客飲用,一杯50p,憑浴場博物館的門票可以免費試飲一杯,不過當時我迷迷糊糊的沒有仔細閱讀門票上的每個說明,硬是把這個訊息給忽略過去了 ..。




神奇的柱子,是吧?

從前的羅馬人在這些小柱之間的空間燒碳,並在上面鋪上地板,地板上有小孔,使得熱氣可以透過,就成了很聰明的烤箱。




由於浴場的中文語音導覽做得十分詳盡,全長約大概2小時左右,因此在這裡我就不多介紹,有機會去英國旅遊的人,可以排出時間去Bath這個小鎮親自體會,他的神奇度會讓人忍不住要掏出錢來消費,在這裡我破天荒地買了他的介紹書冊,這可是在美術館或博物館外,我唯一購買的介紹書冊呢!



另一個著名的景點,就是位在浴場旁的Bath abbey,它建於1499年,但因種種原因損毀多次,直到1990年以後才逐漸恢復舊觀。


Bath Abbey的彩繪玻璃

教堂天頂

Bath Abbey教堂的奉獻金是2.5磅,一進教堂櫃檯人員就很親切對我微笑,但因為Bath Abbey建築本身的歷史較短,因此對我來說較沒有吸引力,在這裡只待了大概半小時,再逛逛shop就離開了。




《傲慢與偏見》與《艾瑪》的作者Jane Austen曾與家人在Bath短住,因此在Bath有個Jane Austen Centre,雖然這裡並非Jane Austen住過的房子,但對於Jane Austen的書迷們來說,應該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的,雖然有人提過這個Centre不大好找,但在入口處有個著藍衣的Jane Austen像,其實不大容易錯過。


看看手錶,決定放棄新月樓的參觀,帶著洋蔥圈及可樂到Queen Square野餐。

以前很難明白,為什麼外國人喜歡野餐?坐在可能有狗大便的草地上,曬著熾熱的陽光吃東西,怎麼想都不會是個浪漫的活動。

不過來到英國才發現,這裡的氣溫超適合曬太陽,隨意地坐下,一邊用餐一邊看著樹上的花朵及人們,便是個好愜意的下午。

然後,就是愉快的散步與逛街時間了,Bath街上有許多有趣的風景,這日有街頭藝人在表演吞火(人太多,不方便照),精采的表演引來陣陣掌聲。

英國東南部的都市常有河川經過,流過Bath的河川名叫Avon,中譯雅芳河。


走走停停,差不多就到該離開的時候了,心中十分地不捨。

沒能在Bath住一晚,好多些時間體會Bath之美,也成為旅遊規劃中,很大的遺憾 ...。

--

延伸閱讀:羅馬浴場官方網站
                    Bath旅遊資訊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從英國回來的夜晚,我寫下這麼一段字句:

出去旅行後,突然覺得生活中的小挫折、小失意都沒什麼大不了,世界上有無限風貌,無限可能,老在同一個困擾中轉來轉去,被紛擾的雜音所影響著,很無謂 ..。



這樣的想法有很小的一部分是這樣來的。

在英國,使用電腦時間減少,自然也遠離國內的媒體資訊,對於外界資訊的來源只仰賴著當地報紙。

這樣生活一段時間後,突然覺得國內的媒體報紙的報導太過「地方性」,太過於著眼於生活中瑣碎的小事、小八卦和小爭執,國際性報導所佔的版面/時間並不多,於是,民眾不大關心國際性議題,只淺淺地浮游在自己的世界裡。

當然,或許也可以說,因為民眾只關心切身環境所發生的新聞,因此媒體才偏重於國內新聞的報導。

這完全是個蛋生雞,雞生蛋。怎麼樣的群眾,生活在怎麼樣的社會裡;怎麼樣的社會,造就怎麼樣的群眾。這類型的問題,目前並不想我想探討的。

我想提的是今天在「破」報上看到的這篇文章:「AE手記:倘若這些負面行銷是真的,道德反而是推波助瀾的觸媒」,摘錄一小段如下:

這一週新聞最熱門的話題,不是陳前總統何時出庭,也不是立法院又有哪位賢達的大腳鞋子飛了出來,而是殺很大的爆奶妹廣告以及某女明星的家庭問題借媒體發聲尋子。而這兩件看似平淡無奇也不是晴天霹靂的災難,卻奪去了新聞絕大多數的重點時間,更有些媒體把這樣的新聞素材當成如同天災的頭條來操作。

...[delete]...快速的新聞拼貼,有頭沒尾的轉述追訪,最後新聞卻沒有讓觀眾對此事件得到沈澱,更甭談什麼更有深度的報導讓我們瞭解這樣的廣告文化,站在世界的觀點又是什麼?...[delete]...

我想,到這裡我該停筆了 ...。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住處的廚房

為了節省開支,在英國我常常選擇自個兒下廚 ...。




超好吃的貝果(只要20P)

超好吃的布朗尼(只要50P)

咖啡

通常早餐是這樣簡單的培根、煎蛋與麵包(貝果),再加優格及一杯牛奶、咖啡或茶,豐盛一點的話再來一碗生菜沙拉加水果(草莓、柳丁或葡萄柚),成為相當豐盛的早餐。

如果當天有出城的計畫,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會先做好方便攜帶的壽司飯捲或炒飯,出門前帶著,上火車就可以好好享用了。

廚房。微波爐、電爐及烤箱一應俱全。

晚餐的話我曾煮過各式義大利麵、義大利湯麵、煎鮭魚、親子丼、鮭魚炒飯、味噌湯泡飯、燙花椰菜拌檸檬橄欖油及各式生菜沙拉等,再加上水果、優格、湯或飲料,就是美味又營養的晚餐。


超市買的冷凍Pizza

親子丼

為了要節省開支,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我大多不在外面用午餐,直到回家後再好好的飽餐一頓。也因為如此,常常煮好之後就狼吞虎嚥的吃完,完全忘記要拍照留念。

在這些食物之中最常吃的是義大利麵,簡單又迅速。


從廚房照出去,冬季時間時的早晨八點。

後來算一算,每天平均得花1.5小時做飯給自己吃,其實花掉的時間還不少,不過或許因為這樣,在倫敦時我很有家的感覺,彷彿在此逐漸生根,每次回到住處,穿上家居服,就感到無比的放鬆 ...。

---

題外話,這次在英國遇到冬令時間以及日光節約時間的轉換,也就是在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後,大家將時鐘撥快一個小時。

於是,在倫敦的前幾天,約莫在晚上六點天色就暗了下來,離開前的倫敦,約莫七點半、八點才會天黑,感覺相當神妙呢!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倫敦市區其實有許多櫻花,彷彿三月雪。

Welcome to London」 據妹妹所說,是在開始看到倫敦的真實面後,當地人會對你說的一段話。



肯特貝里教堂內部

這天,我結束歷時半個月的旅行,回到台灣 ..。

老實說,在去年以前,我從沒想過這麼快就會一個人前往歐洲自助旅行,一方面是語言能力不佳,另一方面是歐洲的旅費動輒10萬以上,花起來難免心痛。

然而,不知怎麼的出發計畫就這樣推動了,三月五日訂下三月中下旬的機票,衝動地決定要在歐洲待半個月,原先還想轉往法國,後來因來不及簽證而作罷。

匆匆的,我就這樣上路了,途中發生許多特別的事,也遇到許多路上助我一臂之力的人。

第一次在沒有做太多功課的情況下旅行,每天回到家才開始評估體力,想著:明天該去哪裡?還想去哪裡?

進入小鎮,不看地圖地到處亂走 ..。

在住處迎接著每個早晨與黃昏,去超市及傳統市場購物,早晚做飯給自己吃。

然後,突然明白,於我而言,「家」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所在,我在的地方,都能夠成為我的家。


倫敦塔橋

這裡的音樂劇及藝術給我極大的衝擊,參觀第一家美術館時,站在畫前的我眼眶泛淚,全身起雞皮疙瘩,源源不絕的靈感自腦中冒出,在那瞬間突然明白為什麼許多學藝術的人都要來到這裡,這裡的刺激是能夠使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進步的。

戲院中的音樂令人動容;古蹟令人讚嘆;博物館中,米開朗基羅、梵谷、拉菲爾等眾多大師的作品令人為之震動 ...。

這些藝術上的食糧,是能使靈魂再度感到富足的。

這裡的人看起來很有自己的想法,有自信,但也有些討人厭的壞習慣。

增廣視野後,突然覺得,小島上的不如意只是蝸牛角上的小事,不必在意,也不需隨之起舞。

於是,不再對自己不滿意,也不再設限太多,變得更有自信,也更有向前的勇氣。

至於,遇到什麼人事,且聽我緩緩道來:



1. 誤解來的小禮物

因語言能力不佳,和店員誤解了彼此的意思,於是她讓我在店內自選一定價值內的禮物一份。

2. 火災警報


在London住處少說遇到10次的火災警報,每次都是在清晨或半夜,每次都是響了3~5分鐘,吵到我實在受不了,才打理好衣著走下樓,只是這警報每次都是放羊的孩子,實在擾人清夢。

3. 示威抗議


在London半個月遇到四次示威抗議。

最誇張的一次是我早起前往泰晤士河畔散步,打算走到Westminster Abbey後坐地鐵回家,正當走過Westminster bridge時發現橋上停滿了箱型警車,天空上有直昇機在飛,警察很緊張的圍在四周,定睛一看才發現有群眾在國會大樓前示威抗議,整塊區域只能從南邊進,北邊出,地鐵站也因此關閉,通過時有些害怕有子彈飛過來 ...。

於是本來規劃一小時的早晨散步花了兩小時,走了大概5、6公里。

4. 公車繞路


不知道為什麼,公車在沒預警之下突然繞路,本來只要1分鐘的路程硬生生的花掉25分鐘,差點趕不上回國飛機。

5. 機器吃錢

在路邊的販賣機購買小鎮地圖,錢卻被吃掉了。

6. 車票被撿走

在車站自動售票機買車票,投錢後票卻沒掉出來,急忙去找站務員幫忙,檢查結果機器運作正常,於是站務員推斷我的票被別人撿走了,並表示愛莫能助,錢就這樣飛了 ...。


溫莎小鎮



1. 唸藝術的冠、珍妮佛、海蒂、Mi


因為你們的陪伴使我的旅程更加豐富。

2. 在劍橋遇到的幾位打工學生及遊客

熱情的你們帶來一些尷尬的小誤會。

街頭藝人逗著路過的小朋友。捕捉我大口咬著午餐畫面的陌生遊客。

3. B&B的John


喜歡中國文化的John好客又健談,住在他家是一份很特別的體驗。

4. 博物館遇到的學藝術學生


在博物館遇到一位學藝術的學生,因對同一件作品發出讚嘆,而聊了起來。

當時的他正坐在我觀賞的作品前作畫,他曾工作過幾年,但卻不認為自己能被稱作是設計師或藝術家,他談到在他的國家作藝術所遇到的瓶頸及困境,工作時的他不能自主的「只求畫爽就好」,覺得自己只像個得符合業者需求的工匠,於是決定離開自己的國家,來到英國唸MA ...。

在和他談天時,我也提到我們國家的問題,並且感到即使所學不同, 面對的困境有時卻有同工異曲之妙

5. 在教堂中遇見的工作人員

在Canterbury遇到的教堂工作人員,在遇到我的當下主動提出要為我作導覽介紹,對歷史一知半解的我跟他表示我並不知道基督教傳入英國歷史,因此不厭其煩地用簡單的英文講故事給我聽,並且連我去過的幾個教堂的歷史及建築風格都一起介紹了。

6. 在牛津遇到的學生。

謝謝妳的笑容,也謝謝妳主動地為我介紹學院歷史,因為有妳,我才漸漸喜歡上原本我不喜歡的牛津。

7. 眾多路人

在看到我在路口攤開地圖時主動地走過來問我"Can I help you?"

8. 一面之緣的旅人

幾個主動和我說話,卻只有一面之緣的旅人 ...。

B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